去年此时到杭州考察文化市场,顺路去宜兴丁蜀拜访了好友陈建中老师,并请回了几把好壶,一直没有时间和大家分享。近来腿脚不便枯坐家中,时常拿出宝贝把玩,今天就请出这把“清风徐来”和朋友们见面。
四方觚棱是传统器形,整体壶型方中有圆,雄浑豪放中隐隐透出优雅华贵。其基本形制是:壶身以方斗形为基本形,四角圆转,上小下大。方形大口,方形弧顶盖,壶身自方口以下均作弧面鼓出,将四条侧棱作圆化处理,挖“犴门”式足。壶流、耳把则是艺人展现灵感神韵之处,往往因人而异,独具匠心。
此款四方觚棱取名“清风徐来”,清雅脱俗,意境深远。通身比例协调,小巧精致而不失端庄。壶体方形,棱角圆润。细看之下,无处不方,无处不圆。方中寓圆,藏锋不露;圆中蕴方,平稳泰然。短颈压盖,严谨密合,弧形顶盖与半环桥钮珠联璧合。三弯流与圈形把婀娜宛转,加底挖足的“犴门”底足敦厚稳重。整体效果在一方一圆、一直一曲中一气呵成,张弛有度。
细节之处更是彰显了作者的巧妙匠心和精湛功力。该壶以竹入题,气质翩翩,风骨朗朗。竹杆挺拔、竹节苍劲,尤其是壶流根部新抽出的嫩枝,既柔且韧;泥绘贴花的嫩叶新张,自然地舒展于壶身之上,神韵盎然,生机勃勃。壶身一侧手工刻绘杜甫的《严郑公宅同咏竹》首句“绿竹半含箨,新梢才出墙”,字体俊秀,刀笔朗健。
该壶采用的段泥为精选原矿青段。青段石英含量较高,颗粒层次丰富,泥性疏松不结。含铁量高,张力大,不易变形,但黏性不足。烧制后,色泽肃穆沉静、古朴粗犷,细腻温润。经过泡养,更加呈现青铁古玉的质感。
该款“清风徐来”是我上次就相中的,只是价格较高,只好割爱。再访丁蜀,见我依然爱不释手,陈兄便以相当低的价格令我圆梦。他说:“少收的,都在‘莲竹之缘’里。”
陈建中,江苏宜兴丁蜀人,1970年出生,中国工艺美术师(制壶专业),证书编号59X(2015年)。1986年进入紫砂工艺厂,经多位老师的言传身教,后又在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堂先生的职业道德理论下受益匪浅,成为终生受益不尽的精神财富。
在三十多年的紫砂从艺生涯中,所见渐广,所学渐多,所积也渐厚,制壶技艺不断提高。在作品上构思新颖、设计独特,并不失传统紫砂的沉稳、含蓄,擅长花货,做工细腻,具有灵感生动的风范,许多作品获得国内外陶瓷评比的奖项: